【禽病易點通】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的流行與防控綜述
來源:易邦生物
作者:管理員
時間:2021-09-25
點擊量:298
傳染性支氣管炎(IB)是雞的一種高度傳染性病毒性疾病,也是雞最重要的病毒性呼吸道疾病之一,分布極其廣泛,在世界上大多數養雞的地區和國家都有發現。近年來在美國、加拿大、巴西等國家,傳支的發病率也一直居高不下。蛋雞表現產蛋率無高峰、出現“企鵝雞”的現象,肉雞出現支氣管炎、氣囊炎等嚴重呼吸道問題,給當地的養殖企業也造成較大的損失。
一、國內外流行情況
不同國家的流行IBV毒株有所區別,美國近10年傳支也出現大量的變異毒株在流行,如阿肯色株變異、特拉華株變異(GA98)、加州變異株(GA08)、DMV/1639等,造成當地肉雞呼吸道、腎炎和蛋雞無產蛋高峰的發病率增加。德國、法國、比利時等歐洲國家近10年主要流行QX(D388)和意大利-02變異株,日本、韓國、泰國、馬來西亞等亞洲國家則普遍存在QX型的流行。
我國傳支的流行毒株也較為復雜,目前主要以QX型、GVI型為主,部分地區還存在TW型、LDL型等。雞群中傳支的感染、帶毒甚至發病現象較為普遍,流行區域覆蓋國內主要養禽地區,每年的冬春、秋冬季節是該病的發病高峰期。為了更好地摸清該病在我國雞群的流行情況,近年來我們采取“SPF哨兵雞跟蹤”、“系統跟蹤采樣檢測”等方法,在部分定點雞場進行連續跟蹤調查。結果顯示我國傳支的感染情況極為復雜,存在多種類型的IBV毒株。從感染時間來看,大部分雞群集中在20~30日齡,少量雞群甚至3~5日齡即可感染。提示我們要關注傳支早期的感染途徑和感染風險。

二、發病危害
IBV感染肉雞可出現嚴重呼吸道、伴隨氣囊炎等問題,尤其是和H9亞型禽流感、支原體(MG、MS)等呼吸道病原混合感染時,造成比較嚴重的呼吸道問題,比如支氣管堵塞、嚴重咳嗽等癥狀,日死亡可達3%以上。如果再疊加免疫抑制類疾病,如法氏囊變異株、傳貧等混合感染的雞群,則會出現更嚴重死亡(日死亡≥5%)。
蛋雞或種雞場發生傳支多表現產蛋率無高峰,高峰產蛋率僅為50~70%,開產后出現大量軟殼蛋。由于早期通過外觀很難發現,往往等到產蛋率有影響時,才意識到出現發病,損失嚴重。
三、防控對策
針對傳支病毒易變異,養殖現場存在多種傳支病毒共感染的現象,對于該病要采取“多路并進”的手段進行綜合防控??蓮囊韵聨讉€方面進行:
1.全進全出、科學控場,防止早期感染。
傳支病毒具有感染時間越早、危害越大的特點,尤其是生殖型傳支。因此育雛場一定嚴格執行全進全出和科學空場的措施。育雛雞舍要遠離蛋雞舍,防止成雞的帶毒傳播。孵化場要有定期空場措施,有條件的孵化場可以考慮采用大箱體。選擇高傳支母源抗體的雞苗,有助于減少早期感染帶來的發病風險。
2.疫苗免疫可按照“對型+組合”、“活疫苗和滅活疫苗”聯合免疫的原則進行。
針對國內傳支流行以QX型、GVI型等多種基因型的現狀,傳支活疫苗毒株可采取“對型+組合”的免疫方式。雞場推薦(QXL87+4/91+M株)的組合。傳支活疫苗可以提供良好的局部黏膜免疫(IgA)、細胞免疫(MHC-I類)和少量的體液免疫(IgG),在病毒進入呼吸道黏膜初期起到良好的免疫預防作用。
3.種雞群加強對傳支滅活疫苗針對性的免疫,提高下一代雛雞的母源抗體,打造“種商防控一體化”的防控體系。
傳支滅活疫苗的作用也不容忽視,尤其對于產蛋雞群或種雞群。針對目前國內現狀,滅活疫苗毒株推薦QX型+GVI型組合。滅活疫苗可刺激雞體產生高水平的體液抗體(IgG),可有效減少雞體血液中IBV的病毒載量,減少帶毒排毒,同時給下一代雛雞提供高水平的母源抗體,可提高雛雞早期抵抗傳支野毒感染的免疫力。
綜上所述,傳支的防控注定是一個長期、漫長的斗爭過程。傳支病毒易變異,容易重組的特征;呈世界性分布,不同區域流行的優勢毒株有所差別等特點,都給本病的防控帶來更大的困難和挑戰。但隨著科技進步和分子生物技術的快速發展,基因檢測和測序技術的廣泛應用,對于病毒的結構、致病機理、感染方式、不同毒株的組織嗜性等方面研究也帶來更多的便利,對病毒的認知更加清晰和深入。未來對于各型傳支也會有更多具有針對性的疫苗問世,給預防該病提供更有效的手段。
【上一條信息】:【使用指南】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:做好雛禽自動注射機設備的維護和保養
【下一條信息】:【豬病易點通】豬圓環病毒三型(PCV-3)疾病綜述